

—— 教育部办公厅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管理工作综述
校园急救教育是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关键抓手,更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办公厅牵头开展的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始终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技能为重点,以强化校园应急能力为目标,通过三批试点的梯次推进,逐步构建起 “全学段覆盖、多主体协同、标准化建设” 的育人体系,为全国学校急救教育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一、试点建设梯次演进:从探索起步到体系成型
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推进历程,彰显了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的科学逻辑。2021 年首批 201 所试点校启动时,以高校为核心载体(占比超 60%),依托医学类、综合类高校的专业资源搭建基础框架,31 个省(区、市、兵团)实现 “全覆盖”,为试点工作奠定根基。2023 年第二批试点规模扩展至 1000 所,首次纳入 121 所小学和 13 所幼儿园,打破基础教育低龄段空白,形成 “中学主力、高校支撑” 的格局,中学占比达 48.9%,成为急救技能推广的核心阵地。2025 年第三批试点进一步扩容至 2926 所,实现 K12 全学段深度覆盖 ——667 所小学、93 所幼儿园与 1333 所中学、637 所高校协同发展,115 所教育中心转型为区域服务枢纽,政策支撑也从 “无专项指南” 升级为 “大纲 + 指南 + 标准” 的标准化体系。






在区域布局上,试点工作呈现 “规模适配需求、区域兼顾公平” 的特征。山东、江苏、四川等教育大省以 150 所试点校形成引领梯队,依托 “高校研发 + 中学辐射” 模式覆盖千万学生;西藏、青海等边疆地区通过 30 所左右试点校实现地市全覆盖,西藏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与拉萨市小学协同试点,填补边疆低龄段急救教育空白。这种差异化布局既保障了资源密集地区的示范效应,又破解了偏远地区 “师资短缺、设施不足” 的难题。
二、核心举措精准落地:筑牢 “素养 - 技能 - 能力” 三维支撑
试点工作始终聚焦核心目标,通过分层施策、协同发力构建急救教育闭环。
以健康素养培育为核心,实现学段精准适配。针对不同年龄段认知特点,试点形成差异化教育模式:中学以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实操技能为重点,河北衡水中学等规模化学校单次培训覆盖数百名学生;小学通过 “急救漫画手册”“情景模拟游戏” 开展风险识别启蒙,上海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的 “急救小课堂” 成为典型案例;幼儿园则聚焦教师急救能力提升,广州高新区云海幼儿园要求教师全员通过幼儿窒息急救考核,形成 “低龄防护靠师资、学龄启蒙靠课程” 的科学体系。高校层面,南京医科大学等 80% 以上的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编写标准化教材,为全学段素养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以设施设备建设为支撑,夯实校园应急基础。试点学校普遍将急救设施配备作为核心任务,形成 “基础设备全覆盖、实训系统标准化” 的配置模式。吉林双辽市农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机构率先建成模拟急救室,配备心肺复苏训练机、创伤救护模型等设备;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校投入 147 万元采购急救培训设备,包括 15 台 AED 训练器、75 台心肺复苏按压练习仪及智慧化教学管理系统,可支撑年均 1.82 万人次培训。教育中心更成为区域设施共享枢纽,山西 14 所教育中心通过设备共享年均培训教师超 800 人次,青海 7 所教育中心覆盖全省 6 个自治州,破解边疆地区设施短缺困境。
以志愿服务与辐射为延伸,扩大教育覆盖面。试点学校依托 “师生培训 - 实践服务 - 社会延伸” 机制,推动急救教育走出校园。重庆市巴南区综合实践学校为周边 20 所中小学培训急救教师 120 余名,山东滨州实验学校联合卫健委制定《中小学急救教育实践指南》,形成可复制的区域推广方案。高校与职业院校则组建急救志愿服务队,将技能培训与社区服务结合,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志愿者团队年均开展社会急救演练 50 余场,实现 “校园培训 - 社会应用” 的价值转化。
三、设施设备市场崛起:政策驱动下的规模与潜力
校园急救设施设备的配备需求,在试点推进中持续释放,形成千亿级市场蓝海,其规模扩张与政策导向、学段需求高度契合。
当前试点市场规模已具雏形。按第三批 2926 所试点校测算,结合不同类型学校配置标准:大学(637 所)平均单校投入约 150 万元(含实训系统与专业设备),中学(1333 所)约 80 万元(侧重实操设备),小学(667 所)约 30 万元(启蒙与基础设备),幼儿园(93 所)约 20 万元(教师培训设备),教育中心(115 所)约 200 万元(区域共享设备),当前试点直接带动的设施设备市场规模已超 300 亿元。福建、江苏等教育发达省份表现尤为突出,仅福建省 90 所试点校的设备采购预算即达 13.5 亿元,其中高校占比超 60%。
全国推广潜力迎来爆发期。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超 53 万所,其中高校 3000 余所、中小学 30 余万所、幼儿园 20 余万所。若按试点标准逐步推广,预计全国校园急救设施设备总需求将突破 2 万亿元:高校需配备 AED、智慧实训系统等专业设备,市场规模约 450 亿元;中小学需实现 “每校 1 套基础急救箱 + 每校区 1 台 AED”,市场规模超 2400 亿元;幼儿园侧重教师培训设备,市场规模约 400 亿元;教育中心作为区域枢纽,设备需求约 230 亿元。叠加设备更新与运维服务,未来 5 年市场年均增速将保持 35% 以上。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市场升级。第三批试点明确的 “设施配备标准” 已形成行业规范,AED、创伤救护 AI 机器人、智慧教学管理系统等设备成为采购热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的海姆立克 AI 技能实训机器人、急救数据驾驶舱等智能化设备,代表了市场升级方向。随着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与校园应急能力建设要求的深化,设施设备市场将从 “基础配置” 向 “智慧化、场景化” 转型,为企业带来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的双重机遇。
四、从试点示范到全国普及的新征程
三批试点建设的实践证明,以健康素养为核心、以设施设备为支撑的急救教育模式,既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又适应校园安全发展要求。当前,试点学校已形成 “课程体系标准化、设施配备规范化、志愿服务常态化” 的成熟经验,为全国推广奠定基础。未来,随着设施设备市场的持续扩容与技术升级,我国学校急救教育将迈入 “全学段覆盖、全场景保障、全民化受益” 的新阶段,为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构建安全校园提供坚实支撑。
如需了解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课室建设工作等相关信息,欢迎咨询广东品瑞科技。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Guangdong PinwillScience&Technology Co.,LTD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雅园中心路2号3栋304-305室
业务咨询:13686183913/陈经理
电话:400 9620 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