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我国将实现地级城市主要铁路客站的医疗急救箱全覆盖,国家中心城市的高铁站和客运枢纽也将实现医务室或红十字救护站及AED等医疗设备的全面配置。
国家及地方政策加码,全力推动铁路系统配置AED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在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AED等急救设备。
202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中,要求交通枢纽、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按标准配置AED。
2021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AED设备。
2021年12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2023年底前实现火车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场所AED全覆盖。
2022年5月,《江苏省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实施,规定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必须配备AED并定期维护。
2023年5月,《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施行,要求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未配置的将面临处罚。
2024年10月,杭州市卫健委在《杭州市推进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AED配置密度,并逐步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中的AED数量。
此外,广东、杭州等地也先后通过立法或专项文件推动AED在交通枢纽的配置。这些层层推进的政策法规,不仅为铁路系统部署AED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硬性要求,也为AED设备制造与运营企业带来了明确的市场机遇。
铁路心脏骤停猝死的突发性与高死亡率
铁路环境中心脏骤停事件突发性强、死亡率高。在列车车厢等人员密集、医疗资源有限的场所,抢救尤为困难。每年因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而导致猝死的事件不在少数。
2023年2月,58岁的曹先生在高铁站扶梯口突发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2024年7月,旅客黄某在列车卧铺车厢内突然发病昏迷,虽经心肺复苏仍救治无效。
2025年2月,广州一名34岁的女性在乘坐8小时高铁后,不幸诱发肺栓塞,先后经历两次心脏骤停。
2025年2月,一名40岁男子在火车站排队登车时突发心脏骤停晕倒,被救醒后第一句话竟是:“要赶去上班”!
而在这种情况下,AED作为一种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急救设备显得尤为必要。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AED能够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在必要时给予电击除颤,这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人以及因不良生活习惯而长期承受压力的年轻群体,均是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差变化、身体疲劳、长途旅行中的缺氧等,也可能进一步诱发心脏骤停风险。对铁路系统来说,在车站、列车车厢等工作场所科学配置AED设备并开展系统化人员应急培训,可有效弥补现场专业救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生命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信息来源:网络
广东品瑞科技从事AED急救事业多年,有自研急救箱、应急救护一体机、智能急救站,急救技能咨询,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应急救护服务。参与服务的行业有学校、企业、交通、社区、商超、旅游景区、体育运动、公共场所等多个领域。
品瑞科技产品经营信息: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Guangdong PinwillScience&Technology Co.,LTD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雅园中心路2号3栋304-305室
业务咨询:13686183913/陈经理
电话:400 9620 331